新城与“新人”:雄安一直是黑料吃瓜最新每日:每日最新黑料爆料与吃瓜事件汇总”
中新社雄安4月3日电 题:新城与“新人”:雄安一直是“第一选择”
作者 赵丹媚 李玉素 韩冰
约上三五好友,到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寻环XLOOP商业环廊淘几张黑胶唱片;下班后,到24小时书屋享受阅读乐趣;周末时,在中央绿谷踢一次足球……雄安新区设立八年来,一个个新场景为这座新城带来更多活力,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“新人”。
“雄安一直是‘第一选择’。雄安新区设立时,我刚上大学,那时就想着未来是不是可以来这里发展。”2024年,刚毕业的陈赛锋以硬件工程师身份加入中国铁塔(雄安)科技创新中心,从事“北斗+5G室分”地下空间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相关研究,也在亲身感受着“未来之城”的建设脉搏。
3月27日,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寻环XLOOP商业环廊一角。 赵丹媚 摄
回想起毕业季时,陈赛锋和女友在“京津冀1小时生活圈”的地理半径内,以“人才政策坐标系”展开测算:雄安新区实实在在的人才补贴、集聚央企总部与科创机构的产业生态,以及低密度的街巷格局、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等种种细节,让他们最终将“安居票”投给了雄安。
“这里有国家级科创平台,也有‘开门见绿’的公园绿地。”陈赛锋说,在雄安,这里既容得下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,也留得住青春安居的人间烟火。
和陈赛锋一样,2021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李超宣也选择了雄安。如今,他已成为雄安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一线“架桥人”。
2024年10月23日,陈赛锋参加2024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。(受访者 供图)
作为雄安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引进专员,李超宣感觉自己像桥梁一样,一头连着企业,一头连着人才。“比如,我们小组去年为雄安白塔幼儿园引进了首位美国外教,帮他办理了有关手续,并协助他快速适应在雄安的生活。”
李超宣所在的工作小组中,大家都有海外生活经历。“与外籍人才沟通时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。虽然工作具有挑战性,但更有成就感,家人也很支持我来雄安。”李超宣说,目前,其所在公司七成以上员工为“90后”。
2024年,累计有170余位院士以及827所(次)高校、668家(次)科研院所的相关人才到访雄安,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放下行囊,成就梦想。
“我们将全球总部落户在雄安新区,是看好这里的创新生态。”作为落户雄安新区的第一家独角兽企业——梅卡曼德(北京)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邵天兰解释说,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特点是环节多、链条长,涉及多样化的跨学科技术。雄安有针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专业政策,还有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汇聚。
“我们的研发团队既有行业资深专家,也看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,希望他们带来新想法。”邵天兰说,目前,雄安新区的产业布局以高端高新产业为主。其中,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、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等均是全球市场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。这些新兴领域为年轻人提供了多样机会。
“最近,我感觉到雄安一个明显的变化,就是往来的城际高铁上几乎满员。以后出行,我需要早点买火车票了。”邵天兰笑说。